专访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聚焦普惠,打造特色化金融品牌

2018-03-07

        新旧动能转换之下,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银行业新发展思路。其中,挖掘中小微企业及普惠人群的金融服务痛点,通过新的技术和方法,让金融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正在激发中国银行业的新动能,也是当下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重要路径。
      落地于山东威海的蓝海银行,作为全国17家民营银行之一,以打造交易型、平台型、轻资本的O2O类互联网银行为战略定位,正在新的监管框架下探索民营银行差异化经营之道,探索民营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方式。
      近日,记者专访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透过他的“蓝海”思路探寻O2O互联网银行的运作方式,寻找中国民营银行服务普惠方法。

     “蓝海”使命: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
      蓝海银行,是一家总部位于山东威海的新银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陌生,但其对于山东金融以及中国的民营银行来说,蓝海银行有着重要的意义:2016年12月,作为山东省金融创新示范点,蓝海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2017年6月29日,蓝海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是山东省首家民营银行,也是中国首家以服务蓝色经济为特色的民营银行。
     “践行普惠和服务小微就是蓝海银行的使命。”作为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对于蓝海银行所肩负的使命十分清晰。他说,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是传统银行不愿意做,或者做不了的长尾用户。这些服务对象是面对传统银行时的“弱势群体”,但他们是民营银行的最主要“客户”。
      这样的使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陈彦表示:“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单纯利润多少并非蓝海银行的主要考核目标,服务的用户数量才是蓝海银行关注的核心。”在这样的使命驱动下,蓝海银行提出了“深耕蓝海、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其中,做强“一体”,是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优质中小微企业;发展“两翼”,则强调普惠金融业务及供应链金融业务。
      目标明确,蓝海银行发力更加聚焦。短短半年时间,蓝海银行在服务小微和普惠金融上的成绩突出,特别是全力打造的“蓝海交易通”系列产品,已经陆续开发出了多个系列产品,覆盖了小微企业、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普惠客群。  
      以服务小微和普惠为使命,蓝海银行凭借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综合实力,在"2016-2017 年度中国卓越金融奖 "评选中获评 " 年度卓越小微贷款服务银行 "。

    

  
     “蓝海”路径:互联互通的O2O类互联网银行
      众所周知,将目标客户设定为服务传统银行不愿意触及的小微企业和低净值的C端用户,意味民营银行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及更高的成本。但当前中国民营银行因“一行一店”要求,机构网点数量决定服务半径受到掣肘。
     “我们不可能和传统银行拼网点、拼规模,这都不是我们的优势。”作为一家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和传统金融的补位者,蓝海银行深知所面临的挑战。为此,蓝海银行团队在寻找民营银行差异化经营路径上,第一个提出打造交易型、平台型、轻资本型的O2O类互联网银行。
      根据上述战略定位,蓝海银行将O2O思路贯穿到业务的全流程。在获客、服务、运营、风控等方面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从蓝海银行的O2O类互联网银行落地情况看,借助科技金融的力量,是其在短短半年内打破物理网点时间和空间局限,不断扩大服务半径的关键内在驱动力。
      记者获悉,在获客方面,蓝海银行以大数据切入。目前,蓝海银行的大数据平台已初步搭建,一方面在银行内部聘请专业的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风险管理专家等,奠定了发展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与专业的数据公司和机构深度合作,打造自身特有的竞争力。在风险管理方面,线上利用大数据风控对借款人的多维度判断识别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建立了系统化的科学决策体系,分别从数据、模型、策略、系统角度构建闭环,实现决策的可持续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切实做好尽职调查,认真完成面签及其他手续,依靠对企业财务和基本面的把控等传统风控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对各类风险的科学识别。
      此外,值得肯定的是,在打造O2O类互联网银行方面,蓝海银行确立了“科技金融、连接你我”的使命,提出了“互联互通”的发展思路,将自身定位为“连接者”角色,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借船出海,让自身成为一家“平台型”、“轻资本型”的新银行。
      据介绍,蓝海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各类第三方机构的广泛合作,借助第三方机构优势赋能银行业务。这种平台化的运营思路,让蓝海银行短时间内在大数据风控、产品研发、服务获客等各个领域都能快速扩展,特别是将业务触角有效嵌入各类生活场景,大大增强了用户粘性。   
      记者从蓝海银行方面获悉,目前该行合作的机构对象包括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知名互联网银行。据蓝海银行团队透露,2018年,蓝海银行互联互通业务的重心将自“互联网金融”向更大范围的“互联网企业”转移,发展方向将从“联贷助贷”向“深度合作产品研发和共同获客”转变。
     “半年的时间,我们服务农户就达到1万多户,而这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对于成立半年来的业务开展情况,蓝海银行方面习惯通过列举某个产品已经覆盖了多少人群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和互联互通的O2O模式,使传统金融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操作更便捷,同时风险控制也更加有力。
      总之,在监管的支持下,蓝海银行的整体发展风格以“稳”字为先,在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严格把控风控流程。并且,加强对中小微实体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蓝海”策略:洞悉用户,制造爆款
      事实上,作为山东首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团队压力不小。“外界关注高,压力自然大。”陈彦表示,压力除了来自中国金融业对于民营银行探索创新试点的期盼,还有当前作为一家新银行要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用户的责任。“作为一家刚成立的银行,规模不够大,就意味着我们要将合规经营和用户安全放在第一位,比传统银行更认真地投放每一笔资产。”
      而在蓝海银行团队看来,一家银行的安全并不仅仅取决于规模,更取决于资产负债机构、不良率、拨备占比、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核心指标。为此,以百年银行为目标,蓝海银行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蓝海银行的上述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保持稳健运行态势。
      为此,蓝海银行制定了寻找客户“痛点”,打造“爆款”以赢得市场的策略。“赢得客户的最佳途径,是针对其‘痛点’予以‘良药’,这个良药是产品。”对于如何打造出爆款产品,蓝海银行的思路是:“找出沉寂的客户群。”而对于在解决“痛点”时做好风险防控,蓝海银行提出:“产品源于把看似杂乱无章,甚至毫不相关的东西,进行规律化、定格化、简单化,在治疗‘痛点’时又不被传染,这就是核心风控化。”
      这是一个成熟、专业的银行团队对于金融市场才有的敏锐度和洞悉力,也是其对于当前银行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银行发展思路的准确判断。“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银行必须为‘新动力’提供更多的金融供给,发挥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蓝海银行高管团队认为,寻找新经济的金融需求,以及普惠人群的“痛点”过程,也是中国银行业在完成自身的突围。
      如何捕捉“痛点”,并将之转化成为金融产品?陈彦介绍,有些企业和个人,从表面的资产分布上看似乎不具备贷款的条件,传统银行视角下,不可能成为银行客户。但若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资金流、物流或者信息流的分析,将产品嵌入到资金流、物流或者交易结构中,就可以打破抵押和担保等瓶颈。
      事实上,要设计出一款好的产品,离不开对小微企业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深度认知,这考验着一家银行对其服务对象是否足够深入洞悉。以蓝海银行的“商贴宝”为例,为了打造这一产品,蓝海银行通过实地走访百余家企业,了解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情况,调研实际融资需求,建立细分行业的企业数据库,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打造出能够实现全线上操作的供应链金融特色产品。该产品定向解决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融资难的问题,推出短短时间便广受用户欢迎和好评,获得“第十五届财经风云榜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奖”,成为蓝海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创新。
      记者获悉,在蓝海银行的产品体系中,类似“商贴宝”这样的产品还有很多。这些产品相同的特点都是擅长深挖某一细分领域的客户痛点,并将之标准化以具备可输出能力。蓝海银行希望能够逐步打响“蓝色号产品”,选取重点打造成为爆款,让“蓝色号产品”覆盖到所有特定的目标人群。
      最后,陈彦表示,作为一家新银行,蓝海银行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与多数民营银行一样,当前仍处于爬坡过坎的生存考验期,但只要坚定用户核心战略和O2O类互联网银行模式,在监管框架内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未来发展必定可期。

      结语:
      蓝海银行,这大概是中国几千家银行中,名字最具诗意的银行——因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值得令人期待的银行——在商界,“蓝海”与“红海”相对应,意味着未知,更意味着潜力。
      透过这样一家落地不到一年的新银行,我们不仅看到了民营银行为中国金融业带来的更多样服务方式,更看到了供给侧改革下,中国银行业“求变”的新思路,也看到了民营模式下金融服务小微、普惠大众的更多新可能。

更多新闻